文图|北寒
去年冬天回老家,和朋友们一起吃饭。在莱芜,吃饭哪能少得了酒。虽然不算好酒,但无酒不成席。于是,只见朋友们拿着一个大水桶,把几瓶酒放在里面,用开水汤起瓶子来。在莱芜,大家都有冬天喝热酒的习惯。一是口感不太冰,可以迅速提暖;二是酒烫过之后,度数有点下降;再者,热酒在体内分解的也快。
看着眼前的水桶和酒瓶,我突然想起了父亲,想起我小时候,父亲用的那把锡酒壶。如今,那么酒壶已经丢失,如今就连父亲也仅仅是用汤碗烫茶碗喝酒。说起来,很遗憾。
过去,父亲虽酒量不大,对下酒菜也不是很讲究,不过他喜欢在冬天喝热酒。那时候,父亲有一只好看的锡酒壶,竖圆的肚子,圆形的壶口,酒壶没有壶嘴,也没有壶把。样子有点类似如今的日式酒壶,酒壶为锡质,上面有精美的花纹。每次喝酒时,父亲只倒上一二两,然后将酒壶放进大大的白瓷缸子里,再倒上滚烫的开水烫酒。或者,有时他也会拿着酒壶直接去炉口温热。锡导热快,一小会儿,酒烫好了。就这样,在我的记忆里,每次他也就是几盅酒,一顿饭就解决了。而下酒菜或是花生米或是咸菜……
那时候,我看着这黑酒壶,闻着酒香心里暗暗地发狠“喝喝喝,有啥好喝地?”后来,有一天街面上有个人在叫卖破铜烂铁我看着这黑黑的酒壶满眼是不痛快。于是,我做出了一生第一个愉快地决定:我换回了5毛钱,我没花,交给了妈妈……
至今,他们还缺我一个表扬。
多少年,过去了,我再回想这段历史,心里还是热乎乎的。
我是莱芜人,打小也是看着父辈们用着锡雕酒壶喝酒长大的。那时候,人们不太注意保养锡壶,经常用它在炉子上温酒,所以很多酒壶都是黑黑的。
说起莱芜锡雕还有很多典故,据说当年乾隆女儿婚嫁到曲阜,由北京派人到莱芜定做锡雕。皇帝用心可谓良苦,故事真的假的不做探究。
1676-1750年间(康熙到乾隆年间)的某一天,在莱芜西关王家,锡雕创始人王时行老爷子昂头饮下锡壶里残存的余酒后,顺手把锡酒壶扔进了旁边的火炉里。他说,“此物为上品,岂能草率为之?我要做一件精品。”
日子,一天一天地轮回着……
“哈哈,成了,成了,快来看……”在某个冬日的午后,王时行老爷子高兴地手舞足蹈,跑到大街上向村人展示着他最新的杰作。为了这一刻,他不知道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此刻他只有喜悦,全然忘记了因为雕刻锡器而伤到双手的那一道道血口的疼痛。一群人围着,这质地上等、色泽俱佳,幽雅别致,玲珑剔透,且集镶嵌和浮雕艺术于一体的物件。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哪里是锡雕啊?这坏消息传的快,好消息传的更快。后来,有人把王家的锡雕带进了朝廷,献给皇帝。看到这堪比银器的精工之作,爱不释手,大为欢喜。
时间转眼到了乾隆年间,莱芜锡雕所制器物基本以官用为主。孔府所藏满汉全席锡制餐具,是乾隆女儿出嫁时所订作,上标有印记“王元吉”。如今,“凤王祥”已成为莱芜锡雕的代表,其西关村王氏五门十九世第八代锡雕传承人掌门长子王圣良更是将锡雕作品推向了新的高峰。他的作品多为空心结构,作品灵动自然,集实用与艺术价值于一体,受到人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