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流量不清零”消息传的是满城风雨,但是三大运营商仿佛约好了似的集体保持沉默。只不过表面平静背后是暗流汹涌,今天,又有消息称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已经做好相关准备,只待公布具体信息的时间。作为用户,10月1日起无需申请,即可开通此项服务。开通后,套餐内的流量本月内用不完,可以转存至次月使用。
对消费者来说,当月流量不清零是件好事,虽然获益不多,但总算是一种改变。不过也有网友表示,这样的措施其实是“然并卵”。单月不清零,也就是改成两个月一清,然后是无论你每个月的流量够用或者不够用,“流量不清零”依然是摆设。
那么这条政策出台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最后流量不清零的呼吁是这样一个结果呢?
一、改变的根子在于高层的意图
中国电信行业寡头垄断与部分费用高昂的问题,不是一年两年了,而是从邮电局时代就存在的问题。随着这些年来,电信不断分离合并,但是变化并不太大,这次资费改革是从高层关注开始的。
2015
年4月,在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总理令人意外的提到了网速问题。李总理说:“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评估,我们在世界范围内的排名在80位以后。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带宽,这方面我们的潜力很大,空间也很大。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
他在现场对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可以研究如何把流量费降下来,“薄利多销”。
总理的关注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新时代互联网+的要求。如今,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出现,网络正在渗入实体的经济的每一个角落。车联网,要求汽车随时接入互联网,物联网要求物联网芯片随时接入互联网,工业4.0要求工业制造设备接入互联网。
这个时候,互联网甚至比交通更重要,互联网负责数据信息的传递,他无处不在。而互联网数据流动所需的成本,也就渗透到了每一个行业。
我们关注油价,因为油价涉及到运输成本,而我们的衣食住行每样商品的运输都需要消耗燃油,这个成本都会加到价格上。
同样,在“互联网+”的时代,任何东西都需要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所产生的费用也都加到最终产品上。互联网费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互联网+”能不能加的成。如果某个行业互联网化,产生的效益不够交流量费,那么这个行业就无法互联网化,“互联网+”也就成了一句空谈,所以李总理在提出“互联网+”之后开始关注我们的网速和网络费用,要求有关部门“薄利多销”。
二、运营商的苦恼
总理发话,工信部表态,剩下的就是运营商降价了。按理说,在中国这种权利集中的国家,总理发话应该是立竿见影的,事实上,三大运营商也立即出台了一些所谓的优惠政策。
但是,三大运营商5月份出台的政策随即遭到了吐槽,以中国移动为例,它所谓的优惠是10元1gb夜间流量套餐,一个是每月花10元可获得1gb夜间流量(夜间23:00至次日早7:00),一个是“订购1gb以上流量包、赠送1gb夜间流量”。
晚上23点到次日7点,这意味着我们要半夜放弃睡觉,放弃约炮,放弃happy,拿着手机上网,还不是用室内wifi,非得用手机流量,才能用上这个优惠。
而真正让出利益,惠及广大民众的举措,即使总理发话,三大运营商也是不做的。这真应了总理那句话:“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
不过,我们要看到,三大运营商现在首先是企业。既然是企业,就要为股东负责,就要追求利润,缴纳税金,完成国资委的考核,还要赚钱给职工发工资发奖金。企业不是一家慈善机构,即使承担社会责任,不能追求利益最大化,它的首要目标也不是降低社会网络运营成本,服务“互联网+”经济。
这个基本的利益格局在,总理的疾风骤雨最后变成毛毛细雨也就不奇怪了。
运营商不是非要和总理对着干,而是有利润考核,运营商成了风箱里面的老鼠。
三、流量单月不清零,妥协的结果
知道了前因,那么现在这个流量单月不清零也就不奇怪了。
我们看一下,所谓流量单月不清零,是你多余的流量可以下个月用,如果你订购了200m流量,每个月实际只用150m的情况下,那么第二个月就可以攒到250m,第三个月就可以攒到300m。
这对于有些月份流量会不小心超标的用户来说是好事,因为上月积攒的流量可以顶账,多少是有点好处的。
而对运营商来说,本来每个月流量清零,多延迟一个月,无非是12个月的套餐延迟到13个月,给用户晚一个月流量清零,对收入没有太大影响。
消费者得到一点小实惠,运营商财务上基本没有损失,工信部那里也可以交代过去。
四方都能接受的单月流量不清零就这么出台了,这种妥协的结果多多少少是一种进步。
此外竞争要充分,不是寡头垄断各自管一摊,打起来才有优惠。
而最终问题的解决还要依靠技术进步,加快5g的推进,200m和2g差别很大,但是2g和20g差别就没有那么大了,网速无上限,需求有上限。
所以,流量单月不清零只是一个妥协的小进步,要解决问题还得多方面努力才行。
作者:maomaobear|来源:idonews专栏